复旦泛海国金全日制金融MBA(FMBA FT+)今年首期招生,也吸引到了很多毕业于海内外知名高校,立志重返校园、自我沉淀提升后投身国际金融行业的青年才俊。沉浮职场多年,他们有了更明确职业规划和愿景,期待在复旦泛海国金完成全新的职场转型升级,成就金融人生。今天我们将介绍FMBA FT+首批拟录取学生——李文婷,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金融之旅,聆听她的职场故事!
探索自我,不断完善职业规划
跟很多同学一样,我在大学期间追求一个standard的背景,希望绩点、科研经历、实习、竞赛、学生会、社团各个方面突出,非常充实但也非常疲惫,忽视了对自我的探知。以下两段经历,是我职业发展方向明晰的转折。
首先是在《公司金融学》的课程学习中,我找到了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我发现自己在公司金融方向抱有热情,尤其对公司治理、投融资、组织行为、价值分析等等产生浓厚兴趣。也许与父母均来自实业的背景相关,相对于金融工程方向大多从数学角度研究衍生金工,公司金融方向关注how to run a business,背后包含人的因素、钱的因素、战略决策因素等等,更加丰满也更有温度。
大三结束交换学习回国后,在一家管理咨询公司长期实习的经历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一开始担心无法很好平衡实习和课业,后来我发现实习并未影响我的学业,相反,一线的咨询工作对我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反而能反哺课业学习。在这一年的实习里,我仍然保持3.7+的绩点,并收获了一等奖学金。同时这段经历锻炼了我在多线程的日程中有效分配精力、保持专注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抽象思维能力、知识关联能力和技能迁徙能力方面具备优势;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对咨询工作的热爱,这个行业强调 both hard skills & soft skills,充满不确定性、挑战和变化,让我保持新鲜感和探索的热情。
随着对自我认知的深入,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更加清晰,最终将自己中期职业目标定位为财务咨询顾问。据此,我改变了规划好的硕士申请计划。虽然中国学生申请金融工程硕士(MFE)更具优势,但金融工程并非我热情所在。在拆解目标和规划路径过程中,我发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要素是具备扎实的财务功底。所以,毕业后我选择了首先进入“四大”,开启了我职业生涯的四个“三年规划”:三年四大审计积累专业技能和素质——两年MBA体系化学习——财务咨询顾问——投入某个感兴趣的细分行业。
不断挑战,夯实职业基础
提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工作强度大、劳动力密集等。但不可否认,除此之外“四大”最可贵的是提供了专业化的平台,以及相对公平的环境。相比其它行业的同级别员工,你需要担任更多的职责,独立负责业务模块、独立对接客户、展现更为突出的个人和项目管理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评价和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你的付出和收获基本是成正比的。我觉得这是“四大”的优势所在。我在“四大”从事审计工作的前两年几乎没有任何私人时间,由于会计知识薄弱,我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在审计逻辑的理解和会计知识的学习上,对自己负责的模块做到高度负责。因此,我在两年间成长迅速,也获得很多机会,从Associate Year 2就开始独立带项目,负责完整财报审计。
同时,由于对数据分析感兴趣,也有数据处理和数字化咨询项目经历,我成为了公司数字化转型过程中digital tool的super user,参与到转型工具和方法论的落地推广。与此同时,我还申请了香港所借调。在香港工作近一年,期间工作压力和强度不言而喻,面对更加国际化的工作环境、更加大型和复杂的行业客户、更加前沿的专业方法、不同的会计准则的挑战,成长也是迅速的。
在从事审计工作的两年半中,我积累了比较完整的专业经历,包括构建了一个财务会计知识框架、接触了不同业态的客户、带项目下现场,在此期间不断优化管理能力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在基本实现了审计职业目标后,我转换了业务线,从审计转到风险咨询。一方面,审计从业过程中,我意识到风险管理对金融机构的意义,因此希望更多地接触贴近业务,帮助公司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防范重大风险事件;另一方面,咨询工作模式更加符合我的思维和性格特质。目前我在从事金融业全面风险管理咨询,包括流动性管理、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等,同时也运用了我在数字化方面的特长,参与大型金融机构职能风控、内审数字化等项目。
MBA,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学位
辞职读一个全日制FMBA,是一个重大决定,我也经过一段长期审慎的考量。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符合职业发展规划;
(2)更加深入的金融专业知识的学习需求;
(3)三年高强度工作后,希望跳出来沉淀和梳理;
(4)积累资本,跨越进入更高的平台的门槛。
FISF,a perfect fit for me
复旦泛海国金(FISF)是一个很年轻的学院,我参加的也是全日制项目首期招生的首批Camp. 通过这个Camp,坚定了我选择FISF的决心:
(1)办学理念和课程设置。Live learning 模块设计可以接触到行业实际和前沿,希望在两年脱产学习中始终保持对市场的嗅觉和敏感性。
(2)人的因素。与一群什么样的人共事和相处是我在环境选择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出现过很多对职业生涯和工作管理风格产生巨大影响的significant other。在FISF的面试中,发现教授团队中也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前辈,同学也都有各自独特的闪光处,交谈中有很多行业观点互相碰撞,希望日后可以与这群人互相影响和促进。
(3)职业机会。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FISF FMBA FT+项目在career support方面的投入,可以帮助我在金融业的职业升级与转型续航助力